全国两会期间,中医药再次受到重点关注,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中医药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提案主要集中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中医国际化等方面。同时,亦强调与“医改”的联动,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取得了哪些成绩?
全国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社区服务站和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走出去”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多沿线国家都对中国的中医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有86个国家政府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协议。
中国在国外建立了17个中医药中心。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国际准入还面临一些障碍,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两会中医药有哪些看点?
成绩之外,中医药传承发展及产业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待解,这也是医药界尤其是中医药产业相关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关注的重点。
近两年中医药相关建议、提案汇总

可以看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中医药发展传承提出了多样化的建议和意见,民族药、中药产业化是关注焦点。
中医药产业将迎发展黄金期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产业层面,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在2017年,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消费升级是中医药产业规模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产业的转型升级,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需要内部元素主动变革。
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创新和未来走势,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产业的发展前景。
在政策扶持、经济水平提升、人口结构转变以及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孕育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医服务将打通“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管理”环节,为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未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将迎黄金期。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