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在雨水节气前后,气象意义上春天就开始正式到来,但此时恰逢寒冷的冬末向温暖的早春过渡之际,气温虽然回升,但余寒仍会不时而至;冷暖不均的气候,还容易使人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所以,雨水节气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养生:
省酸增甘 注意脾胃
《黄帝内经》指出“春主肝”,在春季时节肝脏的活动比较旺盛,肝木易克脾土,饮食如不注意很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饮食上宜遵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调理脾胃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雨水节气是一年中调理脾胃的好时机。这个时节饮食的基本原则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可做成杂粮粥等,动物性食物适量食用。
另外,雨水时天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行为养生:
春捂保暖 关注睡眠
所谓“春捂秋冻”,雨水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对于“春捂”,需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尽量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中国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曾言“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并加快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心理养生:
调整心态 开朗恬淡
雨水气候多变不定,冷暖交替频繁,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尤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肝喜顺畅而恶抑郁,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有助于肝气平稳,脾胃才更得安宁,因此雨水节气心理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与人为善,开朗豁达,心情恬淡,有不如意事也不要太过钻牛角尖,及时从不良情绪中脱身而出。
春雨万物始发;耕耘播种希望。
祝大家在美好的春光里,
科学健康养生,幸福天天相伴~~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