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要闻 > 正文

工商总局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市场环境形势分析
2017-04-13 11:41:28   来源:红盾论坛

  今年一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为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

  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季度,随着“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的全面实施,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形成改革热点,得到社会热烈反响。

  根据互联网480万条相关信息及搜索行为数据约1亿条分析,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高达86.8%,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特别是“五证合一”改革最受好评,满意度高达99.5%。网民普遍认为,这是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有利于降低开办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减少民众创业费时费力现象,提高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同时,对市场主体电子化登记、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等改革举措都给予较高评价。对各省区的一些先行改革探索,如浙江创新实施“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受到网民高度好评。

  表 评价最高的10项市场准入改革举措

  (二)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持续不减。

  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至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935.7万户,其中,企业2696.8万户,占30.2%;个体工商户6052.8万户,占67.7%;农民专业合作社186.1万户,占2.1%。

  新登记企业继续较快增长。前3个月,新登记企业数量都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3月份快速增长,达到52.9万户,同比增长27.3%。一季度,新登记企业125.5万户,同比增长18.0%,保持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增长平稳。一季度,新登记外资企业为1.15万户,同比增长15.4%,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4.1个百分点。

  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增速明显提升。一季度,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7.3万户,同比增长21%,与2015年增速12.8%、2016年增速5.7%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提升。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新登记数量最多,占90.0%,第一产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23.4%。

  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低速增长。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万户,同比增长1.4%。从业务范围看,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新登记4.7万户,占65.8%;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7%、9.7%、5.3%。从地域看,中、西部地区仍是数量最多,分别新登记2.35万户、2.31万户。东北地区增长较快,新登记1.2万户,增长24.1%。体现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专业合作化的趋势。

  市场主体的商标品牌意识增强,商标申请注册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商标申请量83.7万件,同比增长13.9%。商标注册量63.6万件,增长35.2%。至3月底,全国商标有效注册量1293.7万件。特别是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运用,对保护农业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企业结构呈现新特点,第二产业新设企业增长加快。

  第三产业持续放缓,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三次产业新登记企业分别为4.8万户、22.2万户、98.4万户,分别占3.8%、17.7%和78.5%,第三产业仍是新增企业的主体。但从增长速度看,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第三产业增速有所放缓,从2016年上半年增长30.2%、三季度的23%、四季度的17.4%,调整为今年一季度的14.2%。二是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在去年各季度较快增长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5.1%。三是第二产业企业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增长带动的,同比增长73.1%。制造业有所加快,企业同比增长25.4%,比上年同期提高13.4个百分点。企业增长变化,与这两年的投资趋势基本相一致。

  新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这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重要基础。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同比增速分别为48.9%、29.1%、28.4%。高技术产业稳步增长,新登记高技术制造业企业5308户,增长14.8%。一些改革热点地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跃。

  如,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新登记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共5635户,增长40.1%。成都市新兴产业增长势头显著,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73.6%、34.2%、29.2%,为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

  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调整效应在各行业差异较大。总体上,新增企业的行业特点,综合反映了投资倾向、市场需求和价格机制的影响。如建筑业企业的高速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密切相关。制造业有所加快,与政策倡导实体经济以及新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受房价上涨的吸引,房地产业继续较快增长,新登记3.3万户,同比增长45.8%。北京繁华市区中,新增的地产中介明显增加。受金融监管不断加强以及进入门槛的限制,金融企业增长持续在下降,一季度新登记1万户,下降38.0%。产能过剩行业新企业增长低于平均水平,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6个产能过剩行业,新登记企业1692户,同比增长19.6%;注销企业674户,增长34.3%,快于企业增长速度;吊销企业204户,负增长24.2%,吊销速度下降。

  市场主体加速优胜劣汰。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市场主体加快调整步伐。一季度,全国注吊销市场主体152.2万户,同比增长31.6%。企业注吊销30.5万户,增长42.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吊销4112户,增长22.4%。个体工商户注吊销120.6万户,增长28.8%。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吊销1万户,增长82.6%。

  区域结构基本平稳,省区增长差异较大。从四大区域板块看,东部地区一直保持数量优势,是新增市场主体的主要区域,其他三个地区增长交替上升。一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新登记企业72.5万户、23.2万户、23.5万户、6.3万户。其中,东部地区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57.8%,东北地区增长显著,同比增速达25.1%。

  全国各省区新登记企业增长差异明显。有17个地区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6个,中部5个,西部4个,东北部2个。有6个地区出现负增长,其中东部1个,中部1个,西部4个。

  (四)市场主体特别是新设企业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新设企业快速增长,市场主体不断繁荣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效应愈加明显。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分析显示,从2016年12到今年3月,初创企业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创业热情指数呈上升趋势,民众创业创新热情趋于提升。

  网民创业热情指数变化趋势

  二是对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大量新设市场主体,促进了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发展,为保障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40%。据工商总局对新设小微企业开业一周年的活跃度调查,2016年一季度新设企业到2017年一季度,开业率为69.6%,户均从业人员由开业时6.5人增加到7.7人,增长18.5%。今年一季度,全国总体就业形势良好,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新增市场主体的税收贡献持续提升。据有关部门税收数据分析,通过“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2016年下半年办理税收申报户数比上半年增长189.9%,申报纳税额增长255.7%,反映新增市场主体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税收活跃度持续提升。同时,与上半年相比,全年零申报户数,即申报纳税额为零的户数占办理纳税申报户数的比重降低了16.8个百分点,非正常纳税申报户数(主要是连续3个月以上未申报纳税)占比降低16.4个百分点。只要市场主体有就业、有税收,相应对GDP增长的贡献就会不断提高。

  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改善,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季度,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在放活市场准入的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长效机制,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企业优胜劣汰、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市场竞争环境的社会评价有所提高。

  通过互联网337万条数据分析,一季度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占比为80.3%,较上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社会舆论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强化竞争执法,着力改善市场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几个领域的改革,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牵头编制《“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创新等举措,网民满意度分别高达99.8、98.9、98.1。

  表 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市场竞争监管执法举措

  (二)企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公示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对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已年报企业数量增加,年报率同比有所提升。至3月底,全国已公示年报企业601.3万户,同比增加134.3万户,年报公示率达23.3%,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这在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公示内容整合社保和统计事项的背景下,表明企业的年报意识在增强。

  企业即时信息数量保持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公示意愿较高。一季度,全国累计有246.4万户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了713.7万条有效的即时信息,公示有效即时信息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1%。

  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至3月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06.6万户,其中企业4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6万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占全国企业的18.8%,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3.5%。至3月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85万户,其中企业77.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万户。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到高度关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大量的政府部门、媒体、银行、商业机构、中介组织等通过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并在授予荣誉、审批资质资格、银行信贷、招投标、签订商业合同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对企业实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平台。至3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337.3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60.9亿人次,2017年以来日均访问量1776.6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21.4万人次。

  (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

  一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4万件,比上年下降2.1%,案值8亿元,下降16.9%。

  一是无照经营问题大幅减少。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以及注册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社会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无照经营现象明显减少。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案件1.4万件,同比下降31.0%,案件总值1.6亿元,下降31.3%。

  二是互联网领域违法问题显著增长。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2330件,同比增长163.9%。其中,违法广告和不正当竞争问题较为突出,分别占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的34.3%和18.8%。

  三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突出。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5380件,占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8.4%,从近年的变化趋势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比重持续上升。

  四是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大幅增加。查处竞争执法案件8490件,其中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41.5%。特别是自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以来,各地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一季度查处的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案件同比增长204.2%。

  五是广告违法案件中虚假广告占比创近年新高。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014件,其中虚假广告1922件,占47.9%,与2016年一季度37.7%相比,所占比重显著提升,创近年来的新高。其中,涉及农资、生活美容、美体、休闲服务、服装、服饰及医疗器械的虚假广告较为严重。

  三、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消费者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新消费、日常消费、农村消费为重点,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加强消费环境建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经济发展。

  (一)消费环境满意度有所提高。

  互联网498万条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网民对市场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为0.59(最高值为1),同比增加0.02,较2016年四季度增加0.10。网民对于消费环境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改善给予肯定,表明消费环境不断向好。

  表 2017年一季度市场消费领域主要举措评价情况

  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国产品牌质量的逐步提升,国内品牌认可度逐渐提高。通过对2014年以来国内和国外热销品牌的网民搜索次数分析,2016年本土品牌的搜索次数占据总搜索量的53.0%,开始超过国外品牌的搜索次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民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国产品牌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是国货质量在提升。近三年来,网民对国产品牌产品质量的评价逐年上升,2016年网民满意度为73.4,较2014年增加7.9。另一方面是消费服务在改善。2016年网民对国产品牌的服务评价有较大改善,网民满意度为79.0,比2014年增加12.5。

  图 国产主要品牌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网民评价趋势

  (二)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提振消费信心。

  一季度,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投诉40.2万件,同比增长16.3%。已办结35.8万件,办结率88.9%;调解成功26.2万件,同比增长14.8%;涉及争议金额8.8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亿元。

  一是从投诉问题看,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投诉所占比重较高。质量、合同、售后服务投诉分别为9.7万件、8.2万件、5.4万件,三类合计占消费投诉总数的57.8%。涉及广告和商标问题的投诉增长显著,同比增速分别达75.8%和38.2%。

  二是从投诉类型看,服务消费投诉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受理的消费投诉中,商品消费投诉21万件,服务消费投诉19.2万件。服务消费投诉占比继续保持增加势头,从上年同期的45.1%,提高到47.9%,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转型。

  三是一些新消费领域投诉增长较快。网络购物、文化娱乐服务、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接入服务等新兴业态和升级类服务投诉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投诉增长分别达42.8%、37.8%、29.4%。

  四是网络购物投诉增速持续回落。随着《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自我管理和化解纠纷的能力不断提升,网络购物投诉增速逐步放缓。一季度,受理6.1万件,同比增长42.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大型电商平台、网商集中的浙江(3.44万件)、北京(1.64万件)和广东(0.60万件),三省市投诉量占全国网络购物投诉总量的93.9%。

  (三)“3.15”活动推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今年“3.15”期间,境内外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报道舆情高涨。根据监测数据,3月6日-22日相关境内外报道共17.5万篇次,其中境内新闻17.4万篇次。从报道热点看,媒体集中关注网络购物中有关产品质量和退货难问题、违法网络广告问题以及旅游市场问题。特别对于央视“3.15”晚会,媒体给予广泛高度关注,相关境内外报道达7万篇次。晚会反映的问题中,互动百科虚假词条、耐克气垫鞋、“核污染区”食品分列舆论关注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8.3%、16.6%、15.7%。从国外媒体报道看,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正在进入网络消费新时代,央视“3.15”晚会曝光黑心商品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还有外媒指出,保护消费者权益源于提振消费需要,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挖掘内需以刺激经济,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被不断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市场环境

微信看直销

直销视界微信公众账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直销视界微信公众账号,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重要直销新闻,随时随地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粤ICP备15106510号-2
直销视界 版权所有